上顎前牙區植牙,需兼具「美觀」與「真實」
植牙補骨粉?影響植牙成敗、穩定性及壽命的重要關鍵
在進行手術之前,我們安排術前電腦斷層,透過影像輔助,確認患者的骨質缺損情況,根據CBCT影像顯示(下圖),發現患者缺牙區骨寬僅剩約1.5毫米,已完全無法支撐植體。在臨床上,我們對骨量的要求是非常嚴謹的,為了確保植體長期穩定且能被良好包覆,至少需保有前後左右各1~2毫米的骨頭包覆。而我們所使用的最細植體直徑為3毫米,因此理想的齒槽骨寬度至少要達到6毫米以上。
因此,在正式進入植牙環節之前,安排患者先進行「水平補骨手術」,使用大量骨粉與膠原蛋白再生膜,在缺牙區進行骨增量,藉此重建齒槽骨的寬度與結構,讓後續植入的植體能夠有穩固地基。
下圖是治療前及補骨手術後約6個月後的對比,從下圖中,大家也可以看到治療後,前牙區骨頭明顯飽滿豐潤。經影像追蹤確認新骨形成良好,骨寬已增加至足以支撐植體,便進入下一階段的植牙手術。

水平補骨術:常見的補骨手術之一
在講述治療計畫時,上方有提到該患者進行的是「水平補骨」。水平補骨術是一項專門用來「增加骨頭寬度」的手術,常見於長期缺牙導致齒槽骨變得太薄、無法植牙的情況。透過補骨材料與保護膜的應用,可讓骨頭在水平方向擴增,為植體提供足夠的支撐空間與穩定性,是許多植牙前的重要步驟。
而許多人會放在一起比較的「垂直補骨術」,目的是「增加骨頭高度」,不過因為在牙齒拔除或脫落之後,齒槽骨會先吸收水平側的骨頭,所以多數骨質高度不足的患者,骨頭寬度也連帶不足。因此大多需要進行垂直補骨的患者,骨質缺損的範圍大,位置也比較深,是牙科界手術難度最高的術式之一。

聲
明
案例相關內容,是作為健康衛教知識、及鼓勵民眾有勇氣面對治療等正面意涵。內容上則為患者主觀感受,每個人牙齒狀況、口腔條件各不相同,需以醫師實際評估結果為準。
牙齦補肉的目的-讓植牙成果更加美觀自然
在前牙美觀區,僅僅補骨還不夠。為了讓植牙後的假牙看起來像是真牙「自然地從牙齦中長出來」,我們還需要增厚牙齦組織,也就是俗稱的「補肉」。這個步驟的目的,是打造出自然的牙齦曲線與足夠的軟組織厚度。因為若沒有足夠的牙肉,假牙可能會看起來「太長」、「牙齦塌陷」或「不對稱」,即使植牙本身成功,外觀上也可能無法達到真正仿真的效果。
因此,在美觀要求高的區域,骨頭與牙肉的重建是密不可分的。我們會依照每位患者的條件進行評估與設計,讓治療結果不只是健康,還能兼顧美觀與自然。

台北植牙、補骨手術推薦|留美牙周病暨植牙專科 李瑜庭醫師
前牙美觀區對骨量要求極高,尤其是缺牙多年、骨萎縮嚴重的案例更需謹慎評估與治療規劃。透過精準的水平補骨,微創補肉與植牙,不僅恢復了患者的口腔功能,也重拾她的自信笑容。
我擁有「台灣衛福部認定的牙周病專科認證」,以及「美國牙周病與植牙雙專科認證」,無論是在學術課程及講座分享上,皆有豐富的經驗與專業技術,同時也擁有豐富的臨床治療案例!近年來除了在台灣,更受邀到美國、阿拉伯等地進行授課,掌握許多植牙、補骨、補肉療程上的專業技術。
秉持著「做好全面的術前溝通與評估、給予患者最專業的治療」的理念,期望每位患者都能透過專業治療,維持牙齒的健康與壽命。如果您有也缺牙問題,以及植牙、全口重建等需求,希望尋找一位經歷豐富、能和您雙向溝通的專科醫師,歡迎來 台北語悅牙醫 諮詢與評估!